Mobile Menu Expand

2020-05-28~文章分享~當孩子:「不要、不要」,父母可以做的3件事

【孩子有情緒,你都怎麼做?】

拒絕是一個過程:兩到三歲的孩子正在發展「自我概念」,了解自己的想法與他人不同,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媽媽是另外一個獨立的人。這時期的孩子會進入一個「什麼都不要」的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第一反抗期」。他們開始學會說「不要」後,不論問什麼事,第一句回答的就是「不要」。請千萬不要覺得孩子是在找麻煩,這其實是孩子在找尋自己與媽媽之間的距離,並從中漸漸了解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雖然這個階段會有點煩人,但請爸媽多給一點耐心,因為拒絕是孩子發展必經的過程。

相反的,如果兩歲時完全沒有第一反抗期,爸媽反而更需要注意,因為反抗期會延後到四歲或七歲時出現。想想看,一個牙牙學語說不要的小小孩和一個七歲愛頂嘴的孩子,哪個比較可愛呢?我覺得是前者啦。孩子難免會小鬧一下,適時宣洩壓力,只要不會太誇張,爸媽就不用太緊張。想想看,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叛逆過,等到青春期才一個集氣大爆發,光是用想像都覺得有夠可怕。成長是一個持續改變的過程,而不是只看孩子當下的表現。

早出現比晚出現好:孩子透過堅持自己的意見,甚至唱反調,來理解自己與他人想法的差異,進而建立獨立的「自我概念」。雖然這時期很讓爸媽抓狂,卻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孩子愛唱反調,在三個時期特別容易看到:

一、兩歲時,討價還價
兩歲時,孩子常一直說不要不要,透過抗拒來獲得更好的條件,有如去菜市場買菜一樣討價還價。如果你越詢問,孩子就有越多意見。爸媽此時更需要適當堅持,而不是百分之百順著孩子。如果一切順著孩子的意見或想法,確實比較不會鬧脾氣,但也沒機會發展出自我概念,最後會變成在學校是個乖巧的好學生,在家裡卻是無理取鬧的小霸王。

二、四歲時,權力爭奪
四歲時,隨著孩子進入團體生活,常常會出現搶奪權力的情況。孩子會希望在活動中要求別人配合自己。當別人說東,他就說西,反正硬是要不一樣,看大家會支持誰,從中滿足自己的權力慾望。此時孩子希望在對話中獲得上風,卻因為無法察覺別人的感受,常出現與同伴發生爭執的情況。

三、一定要做的事情
尊重孩子的想法很重要,但有些事情一定得做,就請不要詢問孩子的意見。即便他說不要,你真的會一切聽從他的意見嗎?這種情況下,請不要詢問孩子「好不好」或「要不要」,以免當孩子做了決定,又強迫他要配合大人的指示,那就真的是自找麻煩了。

四、規則一致性
孩子像是一個科學家,不論再小的事都要做實驗才會心甘情願的接受。想想看,如果在媽媽面前玩插頭,媽媽急著阻止,但在爸爸面前玩插頭,爸爸卻開心不要、不要、不要拍拍手,這個實驗肯定要做第三次,不然如何找出答案?正因如此,對孩子有所堅持時,一定要先和家人說好規則,照顧者之間原則越一致,孩子才能越快學會。孩子的記憶能力有限,運用成人的智慧先找出最容易起衝突的三件事,細心訂好家裡「基本規則」,並保持良好的一致性,才是協助孩子最好的方式。

五、猜測他人感受
孩子若覺得別人的決定都應該和自己一樣,不然就生氣,進而故意唱反調,這時爸媽可以透過繪本故事、電視節目來引導孩子猜測不同角色的想法。不同角色擁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想法,做出的決定當然不一樣。例如勇敢的獅子、膽小的老鼠、懶惰的驢子,三個同樣不小心迷路,卻會做出完全不同的決定。帶著孩子玩猜猜別人想法的遊戲,也是非常好的練習。當孩子可以越熟練的推論他人感受,也就越能理解情緒的產生,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長大的過程不都是一帆風順,更不會是一直乖巧聽話,但這些都是需要經過的路程。透過這些方式,可以協助孩子發展出良好的自我概念與情緒控制,當情緒不再強烈波動,自然就不會無理取鬧了。



資料來源: 作者簡介|廖笙光(光光老師)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5408-%E7%95%B6%E5%AD%A9%E5%AD%90%EF%BC%9A%E3%80%8C%E4%B8%8D%E8%A6%81%E3%80%81%E4%B8%8D%E8%A6%81%E3%80%8D%EF%BC%8C%E7%88%B6%E6%AF%8D%E5%8F%AF%E4%BB%A5%E5%81%9A%E7%9A%843%E4%BB%B6%E4%BA%8B/?page=2&c=9
  2020-05-28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