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Menu Expand

2017-11-23~文章分享~ 應對幼兒暴怒的3個建議

當不擅言語的幼兒以尖聲大叫、拳打腳踢來回應你,該怎麼辦?專家指出,以成人的憤怒回應孩子的憤怒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並且錯失探討問題癥結的機會。面對小兒暴怒,其實有更好的方法。

我們傾向把暴怒當作一種壞行為,但卻沒有考慮其背後的情緒意涵。神經學家、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副教授邁克爾•珀特咖(Michael Potegal)說:「我們應該要問,暴怒是怎麼形成的?」他指出,苦惱是「比難過更難過」,而暴怒則是生氣加上苦惱的表現。

針對發展中幼兒所做的研究發現,當暴怒時,幼兒多半先是表現出生氣,接著是不合作,最後是哭泣:「暴怒的幼兒最後都會哭,因為他們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
幼兒心理學家、紐約大學兒少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海倫•艾格(Helen Egger)醫師指出,超過7成的幼兒在兩歲以前至少有過一次暴怒;之後會持續、經常出現暴怒行為直到3歲,因為在這個年紀,他們的情緒感受發展得比語言技能快,當他們恐懼、生氣時,只能以暴怒來表現。3歲以後,暴怒次數會逐年減少。

所以,當爸媽面對暴怒的幼兒時,該怎麼做?專家有3點建議:

1.先包容孩子情緒
艾格醫師說:「很多爸爸媽媽會對孩子說:『不要大吼大叫,用講的』,但我不認為多數這個年紀的孩子有能力很好地使用他們的語言來描述他們的情緒。」
她說,與其對孩子說教,不如先包容孩子的情緒,事後再來討論這整件事:「就好像颶風來襲的時候,我們當然都是先做好防颱準備,之後再來研究這次風災是怎麼形成的。」
「孩子情緒崩潰了,要怎麼讓他們恢復正常?」艾格醫師說:「幼兒需要有一個成人在那邊包容他、陪伴他。」她說,最糟糕的就是看著孩子靠向一堵牆,而那堵牆卻倒塌了。

2.分析幼兒暴怒原因
珀特咖醫師建議父母思考孩子暴怒的原因:是想得到關注,即是被處罰也比被忽視好?還是想得到食物或是玩具?或是想逃避某件孩子不想做的事情?
暴怒一般發生在孩子飢餓、疲倦,或生活規律被打亂的時候。艾格醫師說,由上述原因激發的暴怒,都是可以理解的的。一般程度的小兒暴怒是幼兒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毋須擔心。

3.關注暴怒發生頻率
但是,如果孩子無緣無故,且經常、激烈地暴怒,爸媽就要提高警覺了。「經常」是指天天暴怒、甚至一天暴怒數次;「激烈」則是暴怒時伴隨著拳打腳踢甚至咬人、亂摔東西等過分的暴力行為。這些孩子可能有精神健康障礙,例如焦慮、過動、憂鬱等問題。這些孩子不是壞孩子,而是需要專業協助,且愈早獲得協助愈好。



文章出處:親子天下baby,2017-11-08
作者:曾多聞
  2017-11-23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