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Menu Expand

106-06-01~文章分享~把握孩子主動學習的天性

常常我們可以看見小小娃兒到處摸、到處逛,什麼事情都想自己來,抓到東西就送入口中「檢查一下」,甚至在學會說話前到處聽人講話,模仿大人的動作表情等。孩子主動學習的天性,如果能夠受到適當的支持與鼓勵,將會是孩子一輩子享用不盡的成長學習動力。
先從認識這個階段孩子的「主動學習」現象開始,再想想大人跟環境如何適度的調整配合,希望有助於家長把握嬰幼兒主動學習的天性,為孩子提供支持鼓勵主動學習的成長環境。


一、二歲嬰幼兒的「主動學習」現象


一、二歲的孩子是「好奇寶寶」,喜歡四處探索、冒險,凡事看得見、摸的著,甚至想得到的都要動手動腳動嘴巴去接觸一下,往往讓照顧者為了維護安全提心吊膽;而家有二、三歲孩子的家長,則常稱孩子為「小雞婆」,看別人做什麼事都愛「參一腳」,不讓他幫忙還會生氣。這個階段的孩子「主動」精神十足,大人卻往往因為安全、照顧的理由,而無心欣賞孩子的主動性及伴隨而來的學習,甚至常常將「安靜一點」、「不可以」、「不准動」掛在嘴上;往往等到孩子五、六歲以後,開始覺得孩子長大了,才逐漸發現孩子手腳不夠靈活、個性被動膽怯,甚至出現缺乏信心、老是倚賴成人的習慣。
其實不管是「好奇寶寶」或是「小雞婆」,都是孩子主動探索環境、學習成長的行為現象,值得大人好好珍惜及鼓勵。「教育即生活」是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的名言,尤其嬰幼兒的生長與學習跟他們的生活經驗更是息息相關。想要把握嬰幼兒主動學習的天性,大人們不妨先從促進嬰幼兒的「生活參與」和「生活自理」開始。


促進幼兒的「生活參與」

看過著名的「頑童湯姆歷險記」嗎?其中有一段湯姆做錯事被姑媽罰粉刷院子圍籬的故事‥湯姆吹著口哨神采飛揚刷籬笆的模樣,吸引了好幾個小孩南東西跟他交換粉刷的圍籬的「遊戲」,結果湯姆「一兼二顧」地將籬笆刷好,還收了不少禮物,留下氣得說不出話的姑媽。同樣的,掃地、洗碗、晾衣服等繁瑣的家事,對大人來講都是不得不做的苦差事,大多數的人不會搶著去做;但是在小孩的眼中,這些可都是十分「偉大」、「好玩」、「只有長大的人才能做的事」,只要有機會孩子是很樂於動手參與的。

記得我家兩個兒子從七、八個月大開始,坐在高腳椅上觀看我洗菜做飯;一歲半以後,他們會拿個小凳子站在水槽邊,等著幫我開水;到了二、三歲他們可以協助量米、洗米、按下電鍋開關煮飯;五歲以後,洗碗、包豆皮壽司、做水果沙拉,可都難不倒他們。因此在我家煮飯從不寂寞,而孩子也在觀察動手中,學到許多做事的流程、練習了感官動做的發展、認識許多事物,也滿足他們好奇、觀察、動手的學習天性,培養出自信、負責、輪流、等待的習慣,也從中建立起了親密的親子關係。


促進幼兒的「生活自理」

看過電影「末代皇帝」嗎?從小受人服事長大的薄儀皇帝,年長後被逐出皇宮下放勞改時不會(或者不習慣)自己綁鞋帶、端洗臉水的場景,教人印象深刻。優渥閒適的生活或許是許多人欽慕的生活目標,但是四體不勤的結果是許多成人富貴病痛的來源;對於成長中的孩子更是錯失發展能力、建立自信的最佳機會。曾遇見一位到了四歲還不敢自己端杯子喝水的女孩,我一再鼓勵,她卻只會搖頭直說:「不行!我一定會把杯子打破。」時,我看到她眼中的無助與沒自信,教人十分不忍。

學齡前孩子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之外,甚至連穿鞋提東西也要人代勞。通常父母疼愛孩子也多不以為意,加上忙碌的父母常等不及孩子慢慢嘗試練習,孩子日常生活所需多由大人一手包辦;往往到了上學年齡才驚覺孩子的依賴、無助與被動習性,妨礙了孩子將來求學的學習。

雖然初生嬰幼兒看似事情需要大人協助,但是仔細想想,孩子從反射性吸允奶水到學會咀嚼吞嚥食物,用手抓物到使用餐具,經常是主動學習自己照顧自己的。您是否留意寶寶在換尿布時會將自己的屁股提高;穿脫衣服時能夠合作伸出手腳,隨著動作能力的增加,一、二歲的孩子會很熱中學習穿脫衣物、練習自己上廁所、洗手、洗臉、甚至喜歡自己摺被子、收鞋子。這些都是嬰幼兒主動學習照顧自己的意願與能力表現,大人可別為了一時方便,而剝奪孩子練習成長的機會,也錯失鼓勵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人性喔!


如何協助孩子運用「主動學習」的天性

(一) 循序漸進讓孩子量力而為

孩子對生活事物的參與,隨著年齡、能力有所不同。通常由「自己的事自己做」開始培養動手做的習慣,慢慢增加服務別人、分攤公共事務的部分;同時也需要從簡單容易的事,逐漸增加工作的複雜與難度。例如:讓一歲多的孩子將用過的衛生紙自己丟到垃圾筒、自己去拿要換的新尿布,培養出他動手做事的習慣並學習做事的方法,等到將來四、五歲就可以幫忙擦桌子、整理客廳了。

(二) 安排合適的工具與環境安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讓孩子動手參與生活、照顧自己,就必須提供「合適」的工具及環境。碗的大小、鞋襪衣褲的樣式、掃把的輕重、水槽的高度……等,都會影響孩子做事的勝任與否、方便性、有助於增加幼兒動手的成功機率,減少大人協助或收拾的困擾。

(三) 示範的重要

仔細考量孩子的能力選擇合適的生活參與機會後,就需要認真的示範指導孩子,並且相信他能夠做好、尊重他的努力付出。也許孩子一開始表現不佳,此時他們需要的是鼓勵與練習,同時被真心的欣賞他們的努力過程。例如,在拿抹布給孩子前先仔細示範擰抹布、擦東西的手法,不要只是丟一塊抹布給孩子,隨他亂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將他剛剛擦過的地板重擦一遍。


結語
最後奉勸所有關心嬰幼兒順利成長的大人們,我們需要調整只有讀書寫字才是學習的狹窄觀念,改變傳統「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錯誤觀念,注意身心均衡發展的重要性,提供嬰幼兒安全自由的活動空間、鼓勵孩子主動學習的探索天性、增加孩子生活參與的機會。期待更多的生命潛能,可以在適度的瞭解與協助下,獲得更合宜的發揮機會。


本文摘自巧連智網站 歐姿秀明新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兼任教師
http://www.benesse.com.tw/educate/essay.asp?eid=1455&xid=8&stid=71
  2017-06-01
   
      回首頁